中醫(yī)膏藥貼敷注意事項,膏藥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法,它經皮膚給藥,通過血液循環(huán)達到病患處,在治療上既省時又不會耽誤工作。
中醫(yī)膏藥是中藥外用的一種,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,涂在布、紙或皮的一面,貼在患處用來治療瘡癤、消腫痛等。那么中醫(yī)膏藥貼敷要注意哪些事項呢?
中醫(yī)膏藥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,臨床常用的穴位有肺腧、定喘、膏肓、大椎、中府、膻中等?筛鶕(jù)患者的病情的不同辯證取穴,臨床常用穴位風門、膈腧、心腧、脾腧、腎腧、足三里等。
換貼膏藥時最好能間隔一段時間,讓皮膚適當休息1~2個小時后再貼第二張。因為汗腺、皮脂腺需要排泄,長時間貼膏藥會造成局部溫度高、濕度大,代謝廢物不能排出,進而刺激局部皮膚出現(xiàn)瘙癢、過敏等不適。
因平時運動不慎造成肌肉損傷或關節(jié)、韌帶拉傷時,不要馬上用傷濕止痛膏、麝香追風膏。因為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淤的,受傷后馬上貼膏藥并不能達到消腫、止痛。含有麝香、乳香、紅花、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藥,孕婦均應禁用。特別是孕婦的臍部、腹部、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,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。
此外,貼黑膏藥時最好先用熱毛巾或生姜片擦凈局部皮膚,然后用微火把膏藥加熱貼敷患處;貼橡皮膏時先將患處擦凈,撕去膏藥的紗布貼于患處,但對橡皮膏過敏,皮膚糜爛及外傷合并感染者不宜貼用。如果貼膏藥后局部皮膚出現(xiàn)丘疹、水皰、自覺瘙癢,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停止貼敷,并進行治療。